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深圳市大鹏新区完成“2+3”产业 引领生态产业化发展的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3 14:36人气:1185

大鹏新区生态产业化研究项目日前通过专家评审。未来,新区将通过“2+3”产业模式,让丰富的生态资源转化为永续发展的生态资本要素。

  发挥海水、阳光、沙滩“3S”生态资源综合优势,打造“海湾+清洁能源+高端论坛”国际中心;推动七娘山、排牙山森林公园建设,以森林保育为核心打造大鹏半岛“森林康养基地”;充分利用大鹏优质海域与气候优势,统一打造海上运动产业链规划,实现优质海域资源利用在产业链的价值转化……这些生态产业化新型发展模式,正通过大鹏新区生态产业化研究项目得到一一展现。

  大鹏新区为深入落实“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的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围绕深圳创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充分发挥大鹏半岛陆海生态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路径,近期开展的大鹏新区生态产业化研究项目日前通过专家评审。由国内5名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探索提出了以生态要素资源为核心的生态产业化方案,顶层设计了大鹏半岛“2+3”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了以生态资源保护、持续有效供给、高附加值利用为核心的生态产业化机制,推动生态资源向生态资本转化,让“绿水青山”成为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创新打造独具生态大鹏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打造生态要素引领的“第五产业”

  建立生态产业化发展创新模式

  经过7年的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特色发展,截至2018年,大鹏新区第三产业占比由32%增长到近45%,但与全市第三产业占比近60%的产业结构比较,新区第三产业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中,如何发挥大鹏半岛生态资源优势,如何创新打造绿色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成为永续发展的“金山银山”?

  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大鹏管理局局长洪晓群介绍,大鹏新区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发展理论、机制和区域实践方案,通过大鹏新区生态产业化研究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推进大鹏半岛“2+3”产业发展模式,并将其创新界定为不同于传统产业结构的“第五产业”,即以海陆生态要素统筹利用为基础的第三产业,作为生态产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结构,其中“2”代表大鹏海域和陆域2个空间主体的生态要素,“3”代表第三产业。这一模式将统筹海陆生态空间融合、生态要素连接,通过第三产业发展实现近岸海域、海岛、沙滩、林地、绿地等多样性生态资产向生态资本转化。

  按照生态产业化研究项目确定的目标,2030年将大鹏半岛从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极核”打造为“生态产业化高地”。围绕这一目标,研究结果建议新区应于2020年完成生态产业化的试点和机制设计;逐步实现产业链层面连通,提高新区生态产业化维度和生态产业链互补能力,针对不同生态资源产权、经营权进行明确界定,引导创建生态资源经营权竞争市场;至2025年形成全域生态产业化运行模式,并逐步提升在深圳市乃至大湾区的空间辐射水平,实现区域层面的空间互动,同时围绕目标,加快生态产业化制度体系建立。

  推动生态资源市场转化

  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链

  如何让大鹏半岛多样性生态资产转化为生态资本?研究结果建议新区积极推动将公共属性的环境容量与资源实现其经营性属性,完成其市场化配置与利用。同时,针对不同生态资源供给特点,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生态资源的供给效率和服务能力。在考量新区林地、湿地、近岸海域等资源要素的框架下进行系统化产业链延伸,统筹生态资源保护与利用,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向带动能力,拓展新区各项生态要素利用场景,提高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推动生态资源的市场转化。

  研究认为新区应将具有发展优势的清洁能源与大鹏山海资源相结合,延伸“能源+商务”产业链条;充分利用大鹏优质海域与气候优势,统一打造帆船、帆板产业链;拓展七娘山林地的综合利用途径,与生态康养服务有效结合延伸产业链条。与此同时,围绕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的建设目标,通过区域协同建立大鹏湾和大亚湾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融合海洋牧场、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等,全面提升海洋生态资源与环境条件,进而经由海洋生态资源使用权出让,通过市场手段实现海洋生态产业化;加强珊瑚资源、生物资源开发技术的研发,促进海洋替代产业的发展,并从创新建立新区海洋经济绿色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评估和信息技术传递入手,实现新区海洋产业生态化整体改造。

  建立综合生态产业化价格体系

  打造高社会效益生态产品

  研究提出新区应将资源环境要素由传统意义上的末端保护和治理为主,转向前期协同管理和优化利用为主,将资源环境要素视为生产要素,通过生态产业链价值管理,推动建立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利用与环境税、排污权、碳排放权的细化管理相结合的生态产业化价格体系。

  目前,按照研究成果,新区将深入打造具有市场化“造血能力”的生态产品。同时推动海洋大学、深海科考基地在大鹏落地建设,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甚至是全国海洋科研中心,通过研发创新,实现生态产品增值。以洲仔头海岛海域为试点,将海岛及外围海域融入金沙湾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海上邮轮“公交站点”,形成“海岛-海域-岸上商圈”的生态产业化发展格局;结合大鹏湾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通过科普教育、休闲渔业、潜水观光、海洋运动的综合开发途径设计,打造“珊瑚保育-潜水-休闲渔业”为主线的海洋资源利用核心产品;联合昆虫科技馆、生态农业园,推动大鹏半岛成为湾区自然教育中心等,构建社会公益生态产品。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硕果累累

  为生态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大鹏新区创新实施生态产业化发展模式,条件成熟、优势明显、基础雄厚。肩负着为深圳乃至全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先行探路重任的大鹏新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通过多年的不断创新探索,积极构建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取得突出成效。截至2019年初,新区共实施52项改革举措,其中16项改革举措在全国先行先试。

  2014年8月,新区开始探索编制与应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完成了全国首个县区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体系和自然资源资产系统管理平台的编制与建设,并将核算结果实际运用到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党政领导干部生态审计,形成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大鹏经验。

  2015年,新区在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资源承载力理论基础上,设计的一套涵盖生态环境质量、生态宜居程度、生态空间布局、生态经济效率、资源环境承载、生态文化培育、生态制度建设等内容量化评价的“大鹏指数”。连续五年对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已形成了的核算常态化的评价工作机制。

  从2017年开始,新区立足湾区特征,从全区视角推进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预警工作,创新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系统完整、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技术方法体系,率先建立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预警信息系统,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地方常态化管理应用方面的空白。

  2018年,大鹏新区率先落实国家及省市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监督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行动体系”,面向生态资源保护和管理环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居民、专家学者和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对话平台,深化街道、社区“无障碍”参与形式,完善污染、生态破坏信息反馈机制和环境行政听证制度。(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深港联检测有限公司
深圳市深港联检测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宝城留仙一路14号71区雅迅达工业园5楼
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0755-86641815
  • 联系邮箱:shtesting@163.com
深圳市深港联检测有限公司
深圳市深港联检测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手机版
深圳市深港联检测有限公司扫一扫咨询微信客服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0755-86641815

微信咨询
深圳市深港联检测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