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对珠三角的大气污染治理提出了公开表扬。认为珠三角在这项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增加了解决雾霾的信心。3月13日,深圳市人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珠三角地区较早开展的联防联控工作使深圳市率先达标具备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相对良好的区域大气环境也是深圳市空气质量得以率先全面达标的良好基础。
这位负责人表示,按照深圳市现在明确的目标,将力争到2022年左右,实现PM2.5浓度低于25微克/立方米的新目标,在全国大城市中率先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推荐标准。
科学减排实现深圳蓝
自PM2.5概念深入人心后,优良的大气环境质量就成了深圳人最为自豪的一张城市名片。数据显示,深圳市大气环境继2014年6项空气质量指标实现全面达标、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34微克/立方米后,2015年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6项污染物浓度持续降低,PM2.5浓度达到30微克/立方米以下,为29.8微克/立方米,继续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保持较好水平。
而在2015年,深圳的大气环境质量又发生了一个令人惊讶的转变。在GDP较十年前增长3.5倍、机动车数量增长5倍、人口增加1倍的情况下,深圳市实现了空气质量全面达标,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50%以上,灰霾天数下降到35天,达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
深圳的灰霾天数是如何回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尤其是在这块只占全国0.02%的国土面积承载了0.7%的火电机组,3%的工业活动,以及1%的汽车总量,单位面积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远高于北京、广州等特大型城市的背景下。深圳市人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气质量能在较短时间内在全国大城市中率先全面达标并保持不断改善的发展趋势,得益于十余年来深圳政府坚持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科学制定行业减排路线图、大力治理重点行业污染、大量投入财政资金补贴污染治理等一系列正确科学的治污政策和措施。
举个例子,深圳曾经是全国最大的家具出口基地,家具行业是深圳市的重要传统产业。2008年产值高达850亿元。但家具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油漆,不仅造成周边居民投诉,也成为深圳大气环境中VOC及PM2.5的主要来源。深圳政府结合产业升级与落后产能淘汰,通过提高排放标准、推广水性涂料、财政补贴清洁生产改造、加强环境执法等手段全面治理家具行业污染。从2010年开始,原有800多家主家具企业中共有565家企业撤除或搬迁了涂装生产线,全行业关停了112条无牌、无证涂装生产线。目前,深圳家具生产企业全部完成了喷涂工艺清洁生产改造或尾气治理,每年减少VOC排放3万多吨。
另外,在能源结构方面,深圳市坚持优质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1990年代后期,广东开始筹建进口LNG试点项目,在珠三角各市还在对“照付不议”的天然气如何消化举棋不定的时候,1998年4月,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的张高丽同志力排众议,主动提高深圳市的出资比例,协调广东省有关部门将“广东LNG项目”落户深圳大鹏,并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加快实施试点项目。当年12月,国务院确定“广东LNG项目”为我国首个进口液化天然气的试点项目。由于落户深圳且出资比例高,项目2006年投产后,深圳获得了每年170万吨(占项目总气量46%份额)LNG合同气量。加上以此项目为依托的现货气,深圳地区新增和原有的燃机电厂得以率先全国由高污染重油改为清洁的天然气燃料,电厂“油改气”工程成为深圳减排总量最大的单个大气治理项目,每年减排二氧化硫超过6万吨、氮氧化物近2万吨,为实现深圳“天更蓝、水更清”的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结合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二线等重大工程项目,深圳市不断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市政府有关部门全面实施电厂、锅炉及民用燃料LNG改造工程,积极推广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和港口作业机械。经过十余年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深圳市形成了以电和LNG等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重油使用量减少300万吨以上,天然气占一次能源使用比例由2004年的不到1%上升到2014年的8%左右,近两倍于全国平均水平。
各类污染防控齐头并进
研究显示,深圳市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电厂、机动车、工业VOCs排放源、高污染锅炉、城市扬尘、非道路移动源等,这些排放源也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因此,各类污染源的防控齐头并进,才保证了“深圳蓝”成为一种城市常态。
2003年,深圳启动了火电厂脱硫;到2009年,妈湾电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了90%以上,每年减排二氧化硫约4.5万吨、氮氧化物约2万吨,各项污染物浓度排放水平达到燃气标准。2015年,妈湾电厂进一步将锅炉点火系统进行“油改气”改造。在电厂污染得到较好治理后,机动车成为了深圳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控制机动车污染,深圳市借助特区立法,先后颁布《深圳市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深圳市经济特区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测与强制维护办法》,加快提升新车和燃油标准,并启动了黄标车的提前淘汰。到2015年,深圳市实现了黄标车的全淘汰和全禁行。与此同时,深圳市还注重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交行业累计示范推广新能源汽车3850辆,成为全球新能源公交车投放最多、运行效果最好、管理最规范的示范城市。按照计划,到2017年深圳将实现公交行业全面电动化。此外,深圳市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建设绿道网体系,积极倡导绿色出行。目前,深圳市公交日均客流量已达1007.39万人次,成为全国第4个、全球第11个公交日均客流量突破千万人次的城市。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得深圳在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其污染排放总量基本保持不变。
按照深圳于2013年颁布的《深圳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提出了机动车、工业源、火电厂、港口船舶等十个领域40项污染治理措施,并将责任分解落实到14个市直部门和各区政府,全面开展各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
深圳市人居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深圳还将提出更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控目标和指标,自加压力,在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永葆“深圳蓝”。